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办医:八万亿的憧憬

发布时间:2014-06-19来源:作者:
浏览:0 打印 字号:


本刊记者/周政华 (发自北京、徐州)


   “政府又要出台文件支持社会办医了?”

  5月27日,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到国务院最近下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张居洋从桌面上一堆病例中,抬起头来略微有点吃惊。事实上,国务院在5月13日就将这份文件下发到各省市,不过,正式向社会公布消息则是在5月28日。

  采访第二天,张居洋在网上看到了这份文件的全文,这让他意识到,社会办医所面临的玻璃门、天花板问题,有可能在今年被打破。一个多月前,张居洋所在的徐州市三医院以及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职业病医院,刚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总部设在南京的三胞集团控股80%,成了大股东,余下的20%股份归徐州市政府所有,这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将混合所有制运用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案例。


“被逼出的混合所有制”


  2008年,张居洋出任徐州市三医院院长时,这家医院的资产有1个亿,负债却超过了2个多亿。三医院当时是徐州市区北部的唯一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由于设备陈旧、硬件条件差,很多居民都宁愿到城南的二医院、四医院去就医,到后来,有的科室一天都没几个患者。

  这是当时国内很多市县二级医院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一方面,患者感受到的“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内部的“贫富不均”日益两极分化,大医院一号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

  这年,刚启动的仅一年的医改也颇多坎坷。当时,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刚一出台,即遭遇各方“吐槽”: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称“看不懂”,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则表示,“到处都是模棱两可的字眼,找不亮点,都是老生常谈。”

  2009年,国务院决定启动新一轮医改。在徐州,张居洋也开始了他的试验。

  “要钱没有,要政策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张居洋接手徐州三医院时就发现,如果继续走综合性医院的路子,无疑死路一条。考虑到当时徐州还没有一家肿瘤专科医院,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张居洋对徐州三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在徐州市政府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帮助下,医院引入技术帮扶,进行肿瘤专科建设,从综合性医院逐步过渡到肿瘤专科特色医院。

  与综合性医院相比,专科医院更便于引入民营资本。因为综合性医院动辄需要数亿元的投资,进入门槛太高,而专科医院由于技术壁垒低,风险小,交易标准化和可迅速复制,且通常针对公立医院不太重视或者对医保依赖程度比较低的科室,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者更低的价格和公立医院竞争。

  在有政策、没资金的情况下,张居洋在2009年引入了8000多万的民间资金,放疗、泌尿、乳腺等多个诊疗中心。至2013年,医院的业务收入已从2008年的1.6亿上升到5.3亿,床位也从500张增加到了1000张。

  不同于当年宿迁全盘民营化,张居洋的混合所有制思路,不久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前期的多轮专题研究和论证后,2014年3月27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全面推进股份制医院改制工作,会议决定在徐州市北区新建一所机制全新的股份制现代化综合医院。

  政府出政策、医院出人,剩下的就是资金。经过多轮比选后,由徐州市政府主导,引入本省的三胞集团公司,其中,三胞公司控股80%,徐州市政府占股20%,双方共同成立了徐州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由管理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医院,同时江苏省人民医院在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等要素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和对接。

  徐州三医院的股份制改革得以付诸实施,还源于此刻国内医改动真格的大气候。

  2007年医改启动五年后,中国初步实现了全民医改覆盖,乡镇等基层的卫生硬件设施也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作为当年改革的必选项之一的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却迟迟难以推动。今年,公立医院终于被推上了手术台。

  5月底,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五部委局,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今年初,在卫生计生委2013年度总结大会上,主任李斌也着重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列入该委2014年的首要工作。此前,李斌在2013年底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立下军令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三年内完成”。

  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今年医改办将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今年相关部委局将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要改革,就不能太理想化”


  “要改革,就不能太理想化,必要时得妥协。不当医生,就很难理解编制意味着什么。”

  过去,公立医院民营化之后,原有的人员也一并与事业编制脱钩,体制内的福利顷刻流失。比如,过去评选职称医院自己就能说了算,现在得层层向上审批;过去做不完的科研课题,现在申请都变得很难;过去退休了拿事业单位退休金,有的比在职的工资还高,现在就跟工人们一样去吃社保。

  员工反对,一度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阻力。2013年底,湖南省娄底市的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听到医院要被私人老板收购后,立马通过悬挂横幅、粘贴告示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反对被收购”,给政府决策造成巨大压力。

  张居洋说,医院变成股份制公司后,医院现有的人员保持事业单位编制,退休后享受事业单位的各项政策,但在整个改制的过程中,享受股份制绩效水平。新进人员则采取合同制。考虑到现实情况,也准备了一批过渡性事业编制,便于引入市外的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三胞集团承诺不裁员一个人,由此稳住了职工的心。

  上一次,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公立医院,还是在2004年前后,以山东菏泽、江苏宿迁为代表的,“全部卖光”,这是最为彻底的民营化方式。

  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视角来看,产权整体转让模式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也最大。此前,很多人担心,全盘民营化之后,公立医院原有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卫生管理等功能的履行将难以为继,其次,医疗费用会不会大涨?再次,会不会导大规模裁员?这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

  国内公立医院的民营化目前主要有托管经营、股份合作制和产权整体转让三种模式,彼此各有特点,适应于不同情况。从经济学上来说,整体转让是最为市场化的方式。但在实践操作中,其效果未必总是最好。

  2005年,山东菏泽市五家最大的医院,被政府大包出售一年多后,有的医院职工反映工资不升反降甚至到省委省政府去上访,有患者反映医疗费用涨得厉害,最后,当地政府不得不逐一派驻工作组重新接管。

  宿迁医改也是各有看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在200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则认为,民营化之后,“宿迁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同期的北京大学的调研报告则基本持否定意见。

  三胞集团副总裁兼健康医疗事业部总经理田佑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徐州三医院的“二八开”股份制医改,体现了责权利的清晰划分。从股权上来说,虽然徐州三院由公立医院变为了民营医院,但是民资在享受股权利益的同时,承担起重振医院和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的义务;其次,徐州市政府虽然把医院的经营权给了三胞集团,但是却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来监督医院的发展。

   波士顿咨询中国公司合伙人吴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下一步对民营资本的释放投资机会的公立医院,主要是有两类,一是国企附属医院,二是医改推进速度较快的城市里的中等层次的医院。


八万亿的商机


  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并无成熟路径,但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却十分清晰: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实现政府、医院、患者的三方共赢。

  徐州市卫生体系的一位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国家提出医改政策,就是想改掉过去医疗体制中的消极部分,避免出现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徐州三院的改制最重要的是带来了百姓期待的“增量”。

  在徐州三院改制的签约仪式上,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表示,计划在3年内,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培育高素质医疗团队,在徐州实现2500张以上的开放床位,为徐州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此外,这次改制还将为徐州三医院带来品牌、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增量。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止2013年,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中国62%的医院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仅占32%,整体而言,私立医院规模小、服务量少,仅1%的私立医院为三级医院,整个市场仍为公立医院所高度垄断。

  资本敏锐地嗅出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很快,2014年,民营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进入一个小高峰。

  1月,总部位于成都的高端妇产医院安琪儿宣布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签署《增资协议》,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2月,恒康医疗宣布,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永道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邛崃福利医院全部股权;3月,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确认与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协议,斥资30亿元投资贵阳两所医院:贵阳第二人民医院和贵阳第四人民医院。

  目前,涌入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有风险投资、医药企业、开发商三大主力,其中以医药企业投资兴趣最为浓厚,医药企业可以分享医疗机构的成长收益,另一方面,医药企业通常都有完善产业链的想法:无论是下游垄断医院药品的供应权,还是上游方便开展药品的临床试验。

  2013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万通控股主席冯仑、万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国亮宣布共同成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开发商投资民营医院,很大程度仍然是以做地产的配套的思路为主,期待民营医院带动周边地产的销售和增值。

   波士顿咨询中国公司合伙人吴淳认为,中国医疗服务正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投资大门已经打开。但机遇与风险并存,选对投资板块和目标,提早进入并锁定优质资源,以合适的方式来投资和管理来提升医院的价值,是确保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