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营改增全面推开 多重助力企业降成本
发布时间:2017-06-21来源:作者:
浏览:0 打印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业已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的着力点在哪?本刊将从降成本、补短板、去杠杆三个方面展开主题报道,以飨读者。
“降成本”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中的一项。而“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政府为企业“降成本”的重要举措。
2016年5月1日,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4大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至此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一年多来,营改增作为最有力的降成本举措,减税降负效果正在显见。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来减税规模近7000亿元。而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再次提出今年第五批减税降费举措,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其中营改增贡献将占很大比例。
在营改增全面推开的一年多来,企业得到了哪些实惠?为了让企业在降成本上有更多的“获得感”,营改增还需要哪些改进?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本报记者做了相关调查采访。
■■企业的“获得感”如何?
记者从北京市得到的一组数据:营改增全面推广以来,北京市试点改革总体平稳,全市94.6万户纳税人顺利完成税制转换,四大行业税负全部实现只减不增。“随着四大行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我市纳税人一年多来累计新增减税435.8亿元,其中2017年新增减税260.1亿元,四大行业税负全部实现只减不增,总体税负下降15.3%,合计减税227.8亿元。”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依托2亿小米手机用户进军支付领域,一年税负减少6920万元;搜狗科技一年间通过外购信息技术服务、购进设备等综合减税1.7亿元;摩拜单车、ofo在投入阶段,所需设备规模大,获得进项抵扣多,节约大量资金成本,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北京市所取得的成效仅仅是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后的一个缩影。官方数据显示,一年来营改增共减税6993亿元,98.7%的纳税人实现税负降低或持平。其中,四大行业减税2419亿元,前期营改增的“3+7”行业共减税2162亿元,原增值税行业减税2412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告诉记者,“从三胞集团的实践来看,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减税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如三胞的物流企业万事得公司是2012年营改增的试点企业,在试点初期,税负从原来的5%下降到约2.5%。后期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到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税负已经稳定地降低到1.5%左右,比营改增之前有近70%的降幅。这是我们企业实实在在得到的改革红利。”
而制造业也成为此次营改增红利的获得者,除了直接的减税效应外,还促进企业加快设备和技术更新。江苏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靖江一家专业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该企业财务负责人秦松表示,全面营改增带来了抵扣范围的大幅拓宽,除了生产设备之外,新增不动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项目也都可以纳入抵扣。经测算,公司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税负5.2%,比起营改增前同期7.7%的税负降低了近13%。
■■多管齐下
让营改增红利更多惠及企业
不过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也有个别企业表示,营改增减税获得感不是很强,甚至短期有所上升,即使是已经享受到营改增红利的企业也并非是从最开始就有了很强的获得感。
这一点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中建设”)总会计师朱晓强深有感触。“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初期,我们心存顾虑。当时对企业税负进行测算显示,公司实际税负可能会达到5%-6%,比原营业税税负有明显上升。原因就在于增值税发票取得是建筑企业营改增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比较分散,很多工程所面对的材料供应商及材料种类‘散、杂、小’,造成材料进项税额无法正常抵扣。此外,建筑企业运输、地材多数被当地百姓承包,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滞后导致供应商不予足额开具发票等,都会造成建筑企业进项税抵扣难。”
但正是上述的问题倒逼苏中建设在适应税制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据介绍,苏中建设首先邀请税务人员对各级财务、管理等展开针对性培训,同时制定管理细则,优化业务流程,明确要求对大宗材料购进发生的费用,无论是否用于简易计税项目,只要发生可以取得抵扣的项目,一律必须取得合法且按适用税率开具的票据先行抵扣;对大物资采用集中采购模式,对用于简易征收项目的所耗用材料在领用环节按规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有效确保进项税额足够抵扣;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对各大分支机构及项目部的收入、成本核算。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至2016年底,苏中建设主营业务收入295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2%,实际税负2.2%,比原营业税税负3%下降0.8个百分点,累计减税2982.13万元。“我们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规范流程运作,转变经营模式,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开始在公司逐步显现出来。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启示,营改增的形式是抵扣、降税,实质是规范、发展。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走规范、创新之路。”苏中建设董事长笪鸿鹄说。
而作为生活服务业代表的碧水湖酒店(以下简称“碧水湖”)也有同样的经历。“最初从报纸、电视、同行那里听到营改增、税率6%两个关键词时,就为增值税比早先营业税多出的1%纠结不已,因为这1%意味着就要拿出至少20多万元的资金。后来,区国税局派业务骨干来到碧水湖,现场辅导解读餐饮业营改增方案和细则,并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税务筹划,我才豁然开朗。”碧水湖公司董事长冯暖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6年5月到2016年底企业税费省了28.72万元。
对此,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调研中,他的确也发现有少部分企业减税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短期内有所上升。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营改增是自1994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以来的一次重大税制改革,无论对整个财税系统还是行业企业本身都是一个全新的税种,纳税人数量多,业务类型丰富,会出现部分企业不完全了解、不适应、抵扣不充分、优惠政策享受不完全等情况,因此就会出现并非每个纳税人在一个时间点都能实现税负下降。
而为了更好让企业享受到营改增的红利,许善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做好营改增协调机制、做好相关辅导培训服务并提供多渠道的反馈机制,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目前营改增实际的施行情况,以便及时反馈意见做出相关调整;企业也应顺应税制变化和政策导向,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善业务模式,最大限度地研究政策享受抵扣政策。“多管齐下,随着时间推移,营改增红利会愈加凸显。”许善达说。
全国政协委员、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也表示,要做到营改增政策普惠,可以针对某些行业集中出炉降税政策,让“营改增”更有效更精准,让企业享受到阳光雨露,让企业的获得感更强。
■■降低纳税成本呼声渐高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征管比较复杂,在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纳税申报方面,管理环节还比较多。在记者采访中,多家企业反映,在施行营改增过程中,企业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便捷管理。
“营改增之前,企业流转税、所得税等一般都是在地税部门缴纳的,企业只需要向地税局一家申报资料并办理税费缴交手续。营改增后,增值税向国税部门申报,但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费仍然需要向地税部门申报,原来只需要向一个部门办理的涉税事务,现在需要增加一个部门。虽然有些地方国、地税部门实行了联合报税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企业无论是在纳税时间方面还是纳税成本上都是有增加的。特别是某些涉税事项,国税部门认可的地税部门不一定认可,无形中增加了纳税人的工作量。”新国线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也希望国、地税能够进一步加强联合,在申报增值税的同时完成附属税费的缴纳,减少纳税人的工作量。”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宋吉宗说。
对此,袁亚非建议,可在原有电子税务的良好基础上,拓展移动互联技术用来方便和丰富办税功能。“拓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来进行资源分享:一方面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方便纳税人;另一方面将科技化征管形成的丰富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利用,形成行业大数据分析、趋势报告、纳税诚信查询等‘增值服务’,形成对企业纳税服务的科技创新模式。”
周桐宇也建议,营改增的实施应借助强大的信息化工具,简化企业的税务操作,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减少企业的成本,这也是增强企业获得感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