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正文

【新京报】袁亚非:走出去可化解国内过剩产能

发布时间:2015-03-09来源:作者:赵嘉妮
浏览:0 打印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


      去年,三胞集团控股的南京新百并购英国老牌百货House of Fraser,完成中国最大的海外零售企业并购案。而今年,“走出去”成为经济热点,无论央企还是民营企业,这两年都纷纷出手海外,购置资产。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走出去”既可以学习国外多年的经营经验,也能消化国内已经过剩的产能,可谓一举多得。


  海外零售业并购是一举多得”

  新京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提案有哪些,比较关注哪些领域?

  袁亚非:今年的一个提案是关于“走出去”,希望国家对海外零售企业的并购给予一些特别的支持政策。三胞在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还算先行先试,感触良多。去年三胞集团控股的南京新百收购了英国House of Fraser百货,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零售企业的并购。过去,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更多的都是资源类或制造类。我们认为海外零售企业的并购是一举多得。

  第一,像House of Fraser能活165年,一定有其活165年的道理。它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它的买手制、它的自有品牌等,这些方法论都不是我们一时半会儿想学就学会的,所以首先就得到了人家的经验和得到了人家的方法论。

  第二个,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市场。中国过剩的产能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输出海外市场。比如House of Fraser的自有品牌里,有60%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我收购以后,把剩余的40%也纳入到中国来了。

  第三个,可以把中国和海外的市场嫁接起来,使得整个管理、整个采购的成本和商品的成本降低。

  新京报: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是提到了,重点把走出去战略单独提出来,我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袁亚非:我觉得总理提这个是很有远见的。因为我们第一个确实产能过剩,前面这20年中国靠中国制造确实培养了大批的产能,我们产品的质量各方面也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现在光靠国内市场,这些方面作为产能的消化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海外并购是一个比较快的方法,我觉得在这里用国外市场走出去的战略,反过来这也是大国之责任。

  新京报:在并购国外企业的时候,双方的文化差异怎么样去解决?

  袁亚非:讲个例子,我在英国有16000名员工,在美国有4000名员工,我基本上没有派什么中国人,就用他们。我们并不希望派个中国人去管外国人。


  “4年前就不拿地了”

  新京报:我们出海并购,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方比我们更优秀。具体来说,我们跟国外的优秀企业的差距在哪儿呢?

  袁亚非:坦率讲,认真二字。

  新京报:我们还不够认真?

  袁亚非:中国变化太快,机会太多,大家投机的心理都太强。日本一个做菜刀的企业做了两百年,你说中国能有这样的企业吗,早搞房地产去了。这是个时代的问题。中国现在经济从高速变成中高速,大家更踏实一些,去经营好实业,不要再去搞资产泡沫,培养中国真正的基础产业。

  新京报:现在讲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变成中高速,作为民营企业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这种下降的压力?

  袁亚非:说实话我们感觉并没有太深。几年前,我看到大家都在拿地,那我估计这个地、估计未来的房子也会过剩,所以我们4年前开始就没有拿一块地。而且我把我原来的海南电缆厂、佛山电缆厂这些重资产的制造业全都卖掉了。从那个时候我们开始做转型的准备。

  新京报:这4年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袁亚非:我们得练练内功,积累一些现金,所以我们才能做这么多的海外并购。

  新京报:在“走出去”的同时,对目前的国内市场现在是怎么看的呢?之所以现在都在往外走,是不是因为担忧国内市场会不太给力?

  袁亚非:我觉得国内的市场更重要。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对国内市场的转型升级、提档升级、转变经营方式,就是说用先进的方法论来把国内市场做得更有价值。

  当然我们也希望国家降降税。过个年,中国人把全世界的货都扫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税降降。既拉升了消费量,又利于贸易平衡。


  “移动互联网增加入口黏性”

  新京报:您在政协小组发言的时候,说了这样一个数字,获取线上的一个客户,成本是300元,线下反而平均不到30元。但同时提及招租制(线下)没有太大前景。既然线下成本这么便宜,为什么反而觉得没有前景呢?

  袁亚非:因为线下出售的商品价格并不便宜。招租是供应商管理并不是供应链管理,它跟商家之间是敌我矛盾,商家认为,你收了我的租子,所以我就要卖高价。另外,需要铺很多库存,有很多积压货,这些问题未来会使得传统的商家没有真正的供应链。而自有品牌、买手制等,可以解决传统商家供应链的问题。

  新京报:三胞集团作为传统的商业或者说电子企业,近期投资了很多互联网的品牌。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投资跟我们原来的产业相关度比较小的互联网领域?

  袁亚非:实际上,互联网是个哲学问题。王府井难道不是个大网站吗,每天这么多人流,难道不是个大网站吗。南京新街口不就是个小淘宝吗,一万户商家难道它不是个网站吗。你要用互联网的思维看待今天的世界。

  线下也是一个入口,但是你用互联网的手段就可以使这个入口更加有黏性。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使得我们跟客户的黏性更强,使客户可追踪、可分析、可挖掘、可服务。

  而在我们传统的商业里,比如南京新街口百货每天来几十万人,谁能记住这个客户是谁,买了东西就走了。而互联网通过移动端,你进我的商场我就知道你是谁,然后我可以跟你建立互动的关系,我可以跟你增加黏性,这是互联网的优势。以后一定是O2O的天下。


  “O2O时代一定会到来”

  新京报:很多人觉得O2O(线上到线下)这一块儿特别火,大家也说了很多年,但是实际操作中,很多O2O都做不起来。

  袁亚非:我相信未来下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O2O的企业,这是因为移动互联出现了。过去PC端的时候,确实比较难,但现在都用手机端,所以O2O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新京报:三胞投资的更多的是与购物相关的互联网项目。但是三胞也与《新京报》合作投资像《热门话题》这种内容类移动互联网产品,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袁亚非:《热门话题》作为文化和新闻资讯类APP产品,它实际也是个入口,大流量的入口。

  新京报:选择与《新京报》合作内容,看重的是什么?

  袁亚非:跟《新京报》合作是非常看重它的编辑能力和制作内容的能力。当时我跟戴自更社长就谈过这个观点。他跟我讲要搞互联网,我说如果一百年后,北京只会留下一张报纸,你就要做留下的那一张,这就是门槛。但是你内容传播方式必须改变,不能只是平面媒体,还要搞互联网。

  新京报:总体感觉,现在三胞集团触及的方向特别多,好像每个方向都有触及。

  袁亚非: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五年前对三胞集团的定位,当然所有做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以对人的服务来做根本。

  新京报:三胞未来的整体架构是什么规划,大概能说一下吗?就是集团在转型成熟之后,以哪几块业务为重?

  袁亚非:把线下变得更加有价值,变成一个更好的入口,更有黏性的入口。线上利用互联网手段把O2O做好。

  新京报:这都涉及哪些行业?

  袁亚非:跟我们相关的行业,利用互联网手段把O2O做好,最终用互联网金融把行业串起来。

  新京报:互联网金融是指我们要做供应链金融吗?

  袁亚非:包括供应链金融,也包括消费类金融,可能我们都会有。我们刚买来一个互联网支付公司,手机支付的公司。

  新京报:也就是说,未来购买的这些线上项目都会打通这个支付通道,再把用户绑在这些应用上面。

  袁亚非:对。


      来源:http://www.bjnews.com.cn/finance/2015/03/07/355505.html